《关于本市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》解读
发布时间:2017年04月06日 点击数:次
一、《若干意见》出台的背景
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,是国有企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要物质和政治基础的历史使命,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将“履行社会责任”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。2016年6月,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印发《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文件之一。上海市委、市政府《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》明确要求,国有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,成为依法经营、诚实守信、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、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表率。同时,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必然要求。
二、《若干意见》的主要内容
《若干意见》除引言外,分为五个部分,共十五条。
《若干意见》提出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要求和四个方面基本原则,即坚持深化改革、发展优先,坚持以人为本、和谐共赢,坚持立足实际、突出重点,坚持融入文化、制度治企。
《若干意见》明确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目标:到2020年,市管国有企业及所属重要核心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、形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核评价的制度化安排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,经济、社会、环境综合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,品牌形象、文明程度和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,形成一批模范履行社会责任、具有国际影响力、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。
《若干意见》结合上海国资国企实际,提出了国有企?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内容,即建设责任国企、创新国企、诚信国企、绿色国企、和谐国企、平安国企。
《若干意见》立足深化理念内容、融入管理文化、加强沟通报告,提出了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3个方面8项措施。一是深化理念内容,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感。牢固树立“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”的理念,充分认识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改革创新、管理提升、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作用。二是融入管理文化,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。将社会责任融入战略和管理,融入国际化经营,融入企业文化。三是加强沟通报告,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。健全社会责任考评机制,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,加强信息披露和沟通。
《若干意见》还要求要落实相关保障,合力推进社会责任工作。一是加强社会责任组织保障,建立健全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社会责任工作领导机构。二是加强社会责任制度保障,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科学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。三是加强社会责任资源保障,相关社会资源向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倾斜。
三、《若干意见》的主要特点
《若干意见》在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《指导意见》基础上,结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,进行了一定的探索,主要有三个特点:
1、重点突出,明确提出建设“六个国企”。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,深入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关于国有企业要成为“六个力量”的精神,结合上海实际,把与企业运营最相关、与利益相关方最直接,以及对社会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,提出建设“责任国企、创新国企、诚信国企、绿色国企、和谐国企、平安国企”的重要内容,使社会责任内容更富有时代特点。
2、分类履责,构建差异化社会责任体系。着眼深化分类改革,努力构建共性要求与个性化特点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体系。根据竞争类、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的功能定位,在共性要求基础上,明确不同类型企业建设“责任国企、创新国企、诚信国企、绿色国企、和谐国企、平安国企”的重点,使社会责任的内容更有针对性。比如,在“创新国企”中,竞争类企业着力加快技术、产品和品牌创新,形成综合竞争力。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着力加快模式、业态创新,健全社会合作机制,遵循市场规则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3、文化引领,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。将社会责任的要求,融入以“企业经营者所倡导、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并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”为核心的上海国有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中,重视发挥企业家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,要求把诚信经营、保护环境、主动参与公益事业等作为企业职工遵守的道德准则,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